百度網盤鏈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網盤鏈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大家好,關於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於《我的阿勒泰》讀後感-李娟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
一、李娟我的阿勒泰讀後感
《我的阿勒泰》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一個以哈薩克為主要人口的小縣城裏度過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個普通的從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漢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樸實、真切而不乏動人之處,於浮躁的生活是一縷清新的風。
我是第一次接觸作者的文字,一讀就有一種回歸到小時候的感覺。因為她的描述就是小時候的感覺,對周圍的每一個細節都這麼觸感強烈。
這本書裏沒有變味的心靈雞湯,也沒有如何賺錢的竅門,這裏有的是真實。看似平淡無奇,卻是真正的淳樸的一種味道。
我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看一本書,這本書讓我很驚訝。真想不到現在這樣充滿PM2.5的社會裏還有人在寫、能寫那麼清澈、純凈的文字。如果讓我編教科書,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選入語文教材,從小學到高中都適用。心靈雞湯太假了,佛經聖經太飄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種自由自在、悠悠蕩蕩、返璞歸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沈浸下來,太舒服了。
我喜歡文字簡簡單單、實實在在,有一說一的書,對故弄玄虛、賣弄技巧、居高臨下、自以為是的書敬而遠之。看李娟的書,看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時候,會讓你感覺長舒一口氣。像是懵懵懂懂從一個遙遠的故事,一個遙遠的另一個自己中醒來。
二、《我的阿勒泰》讀後感-李娟
1、《我的阿勒泰》這本書你們看了之後有什麼樣的感想呢?有沒有被裏面的內容所吸引呢?接下來我給你們獻上《我的阿勒泰》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2、《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樸實而不失幽默,有時看著看著就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從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遠門,要是也出了點事油不夠了怎麼辦?最後,為了表示感謝,我想給他點錢,於是……他們兩個站在風中,看著我追著那張紙幣越跑越遠。像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在一系列枯燥的名書閱讀中,這本書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註意力。當然,僅僅是文字的功底還不足以使我如此喜愛。
3、《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後總仿佛蘊含著點什麼,一些平常我們不甚註意,卻在這裏被提及的細節。如《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時候,我媽對我說:‘以後再也別買這些東西了,你能回來,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外婆對我說:‘以後再也別買這些東西回來了,死了可憐得很……你回來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記得在夏牧場上,下午的陽光濃稠沈重。兩只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裏試探著拱一株草莖,世界那麼大。外婆拄杖站在旁邊,笑瞇瞇地看著。她那暫時的歡樂,因為這‘暫時’而顯得那樣悲傷。”雖然只是對一些話語,一些場景的回憶,卻透露出了家人對她的思念與深切的親情,有時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禮物,而是你回來。
4、有時候,《我的阿勒泰》中還透露著些許悲傷。她會懷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頭的樣子、會想起從未見過的老家、會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傷。而此時,我也會沈浸入作者的思緒中去,感受著那新鮮的、從未遇見過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漢族和哈薩克族的孩子、鄉村舞會和彈唱會;我仿佛聽到了滴水泉的傳奇故事、人們生活的嬉笑怒罵聲、荒野上呼呼的風聲;我仿佛聞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濃厚的生命氣息……這是一片廣袤遼闊的土地,日常的、當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發生。
5、最初開始閱讀《我的阿勒泰》是一個打發時間的偶然,可是看著看著我不禁沈浸其中,如今書已看完,我也有了自己關於這本書引發的感想。
6、本書的作者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區陪伴母親,隨牧民在窮荒遼闊之地輾轉遷徙,家庭以裁縫和小雜貨鋪店為主,因此對阿勒泰充滿了有如對生存本能的感激和新奇。
7、她的文章大都比較輕松、歡樂,她的文字也都透著幽默,但是她又經常會在文章的最後幾節來個大逆轉,開始思考人生,變得十分嚴肅,不過她連接的非常好,不會讓人覺得這幾節是作者生搬硬套,強行升華主旨。就像《阿瑪克家的小兒子》中,她一直在寫她和阿瑪克家的小兒子之間發生的事,在最後一節突然開始表達對身邊故人都相繼離去的苦惱。一開始,我覺得有點莫名,怎麼就突然從玩笑般的拉家常變成了人生哲理,這個改變未免是太大、太突然了,於是我又看了一遍文章。這次,我發現阿瑪克家的小兒子或許是當地眾多青年的一個縮影,所以他的形象才會被塑造得那麼鮮活,並且趣味十足。他的離開也代表了當地青年的離開,他們為了更好的生活,都選擇了進城打工,只有包括作者在內的小部分人選擇了留下,因此作者感到了孤獨和苦惱。
8、在我看來,李娟的文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感嘆家中的親情,另一種是贊美當地人的淳樸。
9、《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就是在感嘆她和外婆之間的親情。作者在敘述了與外婆之間的.若幹感人事件後,就開始表達對外婆的愧疚以及對未來的思考。這篇文章讀起來很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文中外婆吐舌頭的樣子描寫得活靈活現,文章的字裏行間也充滿了作者對她外婆的愛,讓我動容。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最後一節的思考,其中的深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讓我明白了碰到任何事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
10、而《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則贊美了當地人的淳樸。文章中作者和她叔叔一路上接受了當地人真誠的幫助。作者在最後把當地人民比作了瑪瑙,我想那是因為當地人有著一顆與瑪瑙一樣美麗的心。在這最後說“我卻在想:從此再也回不到一個有瑪瑙的地方了”,讓人不禁感嘆都市中陌生人間真誠的稀缺。
11、柴靜曾評論道“李娟寫的不是小說,也不是童話,就是自己的生活。她並不是在簡單地臨摹自然,這樣的真實裏飽含著詩的精神。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得出來這樣的文字”,我覺得這完美地表達出了李娟的文字帶給我的感受。李娟的寫作功力十分了得,她的描寫十分生動,讓我對於描寫有了新的感受。總而言之,《我的阿勒泰》這本書讓我收獲良多。
12、這個星期我接的書是:《我的阿勒泰》,這本書一共有三輯,其中我最喜歡的時第一輯中的《屬於我的馬》,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錢,但這個人卻死了,只能由此人的親人來替他還錢,但他的家人實在在拿不出錢來償還,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馬牽來見作者的媽媽,要求抵債。然後作者的媽媽打電話給作者告訴了作者這件事,這讓作者想起了兩年前自己家裏還想買一匹馬,因為那時候作者的家裏還沒有挖井,用水得要去兩公裏外的烏倫古河邊挑回家。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河面凍成了厚厚的堅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擔,還得扛斧頭。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頭一天破開的冰窟窿一夜之間重新凍得結結實實。作者的媽媽想,如果沒有馬,有一只小毛驢也好啊。
13、那一年夏天倒是贊了不少幹草,打碎後裝了好幾麻袋。可是馬最終卻沒有養成。我們便在院子裏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蓋房子,並圈起一個大大的院落。還得在院子四周開墾出一大片土地,種上深濃茂密的草料。還得嫁一個也願意養馬的人,最好他已經有許多養馬的經驗了。將來的孩子也得喜歡馬。這樣,我就得為了馬永遠留下來,永遠地。……也就是說,除非我真正地愛上阿勒泰,決心永遠生活在阿勒泰,否則我就永遠不能擁有一匹馬。
14、讀了這一片文章之後我又很多感想:我覺得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因為作者家裏想買一匹馬都那麼難,而我們現在呢,要車買車,要房子買房子,我們還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馬之前還會計劃好有了馬之後要幹嘛幹嘛,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一下作者的這種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計劃的習慣。
三、李娟《我的阿勒泰》讀後感範文5篇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樸實而不失幽默,有時看著看著就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從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遠門,要是也出了點事油不夠了怎麼辦?最後,為了表示感謝,我想給他點錢,於是……他們兩個站在風中,看著我追著那張紙幣越跑越遠。像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在一系列枯燥的名書閱讀中,這本書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註意力。當然,僅僅是文字的功底還不足以使我如此喜愛。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後總仿佛蘊含著點什麼,一些平常我們不甚註意,卻在這裏被提及的細節。如《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時候,我媽對我說:‘以後再也別買這些東西了,你能回來,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外婆對我說:‘以後再也別買這些東西回來了,死了可憐得很……你回來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記得在夏牧場上,下午的陽光濃稠沈重。兩只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裏試探著拱一株草莖,世界那麼大。外婆拄杖站在旁邊,笑瞇瞇地看著。她那暫時的歡樂,因為這‘暫時’而顯得那樣悲傷。”雖然只是對一些話語,一些場景的回憶,卻透露出了家人對她的思念與深切的親情,有時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禮物,而是你回來。
有時候,《我的阿勒泰》中還透露著些許悲傷。她會懷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頭的樣子、會想起從未見過的老家、會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傷。而此時,我也會沈浸入作者的思緒中去,感受著那新鮮的、從未遇見過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漢族和哈薩克族的孩子、鄉村舞會和彈唱會;我仿佛聽到了滴水泉的傳奇故事、人們生活的嬉笑怒罵聲、荒野上呼呼的風聲;我仿佛聞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濃厚的生命氣息……這是一片廣袤遼闊的土地,日常的、當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發生。
最初開始閱讀《我的阿勒泰》是一個打發時間的偶然,可是看著看著我不禁沈浸其中,如今書已看完,我也有了自己關於這本書引發的感想。
本書的作者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區陪伴母親,隨牧民在窮荒遼闊之地輾轉遷徙,家庭以裁縫和小雜貨鋪店為主,因此對阿勒泰充滿了有如對生存本能的感激和新奇。
她的文章大都比較輕松、歡樂,她的文字也都透著幽默,但是她又經常會在文章的最後幾節來個大逆轉,開始思考人生,變得十分嚴肅,不過她連接的非常好,不會讓人覺得這幾節是作者生搬硬套,強行升華主旨。就像《阿瑪克家的小兒子》中,她一直在寫她和阿瑪克家的小兒子之間發生的事,在最後一節突然開始表達對身邊故人都相繼離去的苦惱。一開始,我覺得有點莫名,怎麼就突然從玩笑般的拉家常變成了人生哲理,這個改變未免是太大、太突然了,於是我又看了一遍文章。這次,我發現阿瑪克家的小兒子或許是當地眾多青年的一個縮影,所以他的形象才會被塑造得那麼鮮活,並且趣味十足。他的離開也代表了當地青年的離開,他們為了更好的生活,都選擇了進城打工,只有包括作者在內的小部分人選擇了留下,因此作者感到了孤獨和苦惱。
在我看來,李娟的文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感嘆家中的親情,另一種是贊美當地人的淳樸。
《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就是在感嘆她和外婆之間的親情。作者在敘述了與外婆之間的若幹感人事件後,就開始表達對外婆的愧疚以及對未來的思考。這篇文章讀起來很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文中外婆吐舌頭的樣子描寫得活靈活現,文章的字裏行間也充滿了作者對她外婆的愛,讓我動容。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最後一節的思考,其中的深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讓我明白了碰到任何事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
而《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則贊美了當地人的淳樸。文章中作者和她叔叔一路上接受了當地人真誠的幫助。作者在最後把當地人民比作了瑪瑙,我想那是因為當地人有著一顆與瑪瑙一樣美麗的心。在這最後說“我卻在想:從此再也回不到一個有瑪瑙的地方了”,讓人不禁感嘆都市中陌生人間真誠的稀缺。
柴靜曾評論道“李娟寫的不是小說,也不是童話,就是自己的生活。她並不是在簡單地臨摹自然,這樣的真實裏飽含著詩的精神。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得出來這樣的文字”,我覺得這完美地表達出了李娟的文字帶給我的感受。李娟的寫作功力十分了得,她的描寫十分生動,讓我對於描寫有了新的感受。總而言之,《我的阿勒泰》這本書讓我收獲良多。
這個星期我接的書是:《我的阿勒泰》,這本書一共有三輯,其中我最喜歡的時第一輯中的《屬於我的馬》,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錢,但這個人卻死了,只能由此人的親人來替他還錢,但他的家人實在在拿不出錢來償還,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馬牽來見作者的媽媽,要求抵債。然後作者的媽媽打電話給作者告訴了作者這件事,這讓作者想起了兩年前自己家裏還想買一匹馬,因為那時候作者的家裏還沒有挖井,用水得要去兩公裏外的烏倫古河邊挑回家。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河面凍成了厚厚的堅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擔,還得扛斧頭。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頭一天破開的冰窟窿一夜之間重新凍得結結實實。作者的媽媽想,如果沒有馬,有一只小毛驢也好啊。
那一年夏天倒是贊了不少幹草,打碎後裝了好幾麻袋。可是馬最終卻沒有養成。我們便在院子裏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蓋房子,並圈起一個大大的院落。還得在院子四周開墾出一大片土地,種上深濃茂密的草料。還得嫁一個也願意養馬的人,最好他已經有許多養馬的經驗了。將來的孩子也得喜歡馬。這樣,我就得為了馬永遠留下來,永遠地。……也就是說,除非我真正地愛上阿勒泰,決心永遠生活在阿勒泰,否則我就永遠不能擁有一匹馬。
讀了這一片文章之後我又很多感想:我覺得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因為作者家裏想買一匹馬都那麼難,而我們現在呢,要車買車,要房子買房子,我們還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馬之前還會計劃好有了馬之後要幹嘛幹嘛,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一下作者的這種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計劃的習慣。
作者李娟是一個普通的從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漢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樸實、真切而不乏動人之處,於浮躁的生活是一縷清新的風。
我是第一次接觸作者的文字,一讀就有一種回歸到小時候的感覺。因為她的描述就是小時候的感覺,對周圍的每一個細節都這麼觸感強烈。
這本書裏沒有變味的心靈雞湯,也沒有如何賺錢的竅門,這裏有的是真實。看似平淡無奇,卻是真正的淳樸的一種味道。
我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看一本書,這本書讓我很驚訝。真想不到現在這樣充滿PM2.5的社會裏還有人在寫、能寫那麼清澈、純凈的文字。如果讓我編教科書,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選入語文教材,從小學到高中都適用。心靈雞湯太假了,佛經聖經太飄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種自由自在、悠悠蕩蕩、返璞歸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沈浸下來,太舒服了。
我喜歡文字簡簡單單、實實在在,有一說一的書,對故弄玄虛、賣弄技巧、居高臨下、自以為是的書敬而遠之。看李娟的書,看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時候,會讓你感覺長舒一口氣。像是懵懵懂懂從一個遙遠的故事,一個遙遠的另一個自己中醒來。
初識李娟是在文軒書店閑逛的時候,無意中翻到一本她的《羊道》,那時的我還沈浸在十余年前讀姜戎《狼圖騰》的狼道裏沒有出來,那氣勢恢宏、壯懷激烈、如史詩一般的狼道!那獨自作戰時的觀察、踩點、埋伏、等待、進攻,那團體作戰時對天氣、風向、目標的精確判斷,和進攻時機的精確把握,和分工打圍時犀利的行雲流水的攻擊和放走羊群中強悍公羊的機智,以少勝多的勃勃野心,和圍攻馬群時那帶著憤怒與激情的慘烈,和受傷時自斷其腿的悲壯,和在月夜裏嚎叫的蒼涼……讓我至今都沒有碰到一本書能有超越它。不曾想有人寫“羊道”。那小綿羊有什麼好寫的——一群懦弱的、吃草的、性情溫馴的、愚鈍的、吃了睡睡了吃的、被人宰來吃肉的……
狼在牧民眼中是神,是永遠不被馴服的高貴的物種,是成吉思汗的老師是幾千年牧民生存智慧的老師,是騰格裏派來維護整個草原平衡的神奇生靈,是他們的圖騰……
羊是牧民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是牧民的物質基礎,是牧民的樸實的維系生存的生命線……
若非感受過戰爭的殘酷,就不能很好的理解那淳樸而瑣碎生活的靜美吧,我這麼想。那麼美!卻是那靜而美的生活之中又蘊蓄著戰爭的種子,關於文明的戰爭。讀來那麼愉悅,又是那麼悲傷。
那麼美!卻是那靜而美的生活之中又蘊蓄著戰爭的種子,關於文明的戰爭。讀來那麼愉悅,又是那麼悲傷。
那是一片絕大部分才剛剛開始承載人的活動的廣袤大地。在那裏,泥土還不熟悉糧食,道路還不熟悉腳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媒。在那裏,物資極其簡單匱乏。在那裏,牧民生活得寂靜而美好。滴水泉的水,一滴一滴從無比高處落下,一滴一滴敲打著存在於這裏的一切生命痕跡的脈搏,一滴一滴無邊無際的滲入苦寂的現實生活與美好純真的傳說。後來,那個女人跟著一個年輕的司機走了,那個男人也沒有等待,不久後也走了。滴水泉又恢復了深沈的寂靜。
雪化完後,一個年輕人坐在高高的莊子上拉風琴。他坐得那麼高,身後全是藍天。
洗澡的時候,有一個剛剛開始發育的女孩,水淋淋的皮膚光滑黝黑,身子頎長柔弱,每一處起伏,都是水波靜止後唯一不肯停息的一道漣漪……鳥起飛之前瞬間的凝息。
胖醫生的小孫子漂亮得不得了,我在村裏走,只要一看到這小東西,就忍不住一把逮過來。捏他的臉,擰他的小鼻子,再拽著他的小胳膊拉了又拉,看看到底是不是假的……怎麼會生得這麼漂亮呢?
那十五歲的破小孩滿臉通紅、結結巴巴、喜難自禁、左腳搓右腳、右腳搓左腳的給姑娘打電話。
比加瑪麗哪裏是個婦人?分明也是個青春遙遙無期的小姑娘啊。
麥西拉就像個國王一樣。他高大、漂亮,有一顆柔和清凈的心,還有一雙藝術的手。
在那裏,牧人們的食物似乎永遠都只是牛羊肉、奶制品、面粉、鹽和茶葉。簡單,足夠滿足需要,並且永遠沒有浪費。吃著這樣的食物長大的孩子,健康,喜悅,害羞,眼睛閃閃發光。
江阿古麗勤勞細心,整天沈浮在家務活的海洋裏,閑暇時間繡花,去河邊撿石頭,生活寂靜而心滿意足。
在喀吾圖,除了泡泡糖和小餅幹,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更招小孩子喜歡。那泡泡糖大概是從薄荷草上面長出來的。
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小孩子會幫你擰,話不投機時他又會跳起來,把你剛晾好的衣服一件一件拽下來丟到水裏。
在玩“姑娘追”的時候,一聲令下,男男女女一大群的青年騎手“轟”地從起跑線湧出,策馬奔騰在草原上。
牧民轉場的時候小雜貨店每天一大早就擠滿了人,積壓了一百年的商品都有辦法賣出去,無論賣什麼都有人要。若是偏偏沒有,則無論用別的什麼都可以搪塞過去。比如有人要買西紅柿醬,完全可以推薦辣椒醬;而若是要縫紉機油,就理直氣壯告訴他只有縫紉機針。
沙依橫布拉克的日子好像全是在趕牛中度過的,倒也不是很乏味。
過年的時候燃放煙花,連住在遠遠的河對岸的老鄉套著馬爬犁子來村裏買東西時感嘆,“昨天晚上你們那裏真漂亮啊!你們家過年了嗎?”
一切都太美了。但是木耳出現了。
文明。文明是什麼呢?是一種全新的生存方式嗎?文明之於阿勒泰,就像走在烏魯木齊的街上一樣,讓人驚喜嗎?烏魯木齊是那麼大,有著那麼多人,走在街上,無數種生活的可能性紛至沓來,走在街上,簡直想要展開雙臂走!
文明。文明的到來又是什麼樣的?是血與火的戰爭嗎?還是一種無聲的漸漸的滲透和改變,甚至不亞於戰爭,比戰爭來得更為殘酷嗎?那一片凈土也在經歷著文明的創痛!文明之路就如同鋒利的刀口,筆直的切割在戈壁腹心,世界的重心沿無可名狀也無可厚非的軸心平滑微妙地轉移到了另一面的深淵。
對付蝗蟲災害,有人用藥,那比蝗蟲更可怕的藥,它實在太有效了,全盤毀滅的有效,很不公平的有效!
那些獵人和鷹,和這片追逐狩獵的大地之間的古老感人的關系,到了今天,真的就什麼也不曾留存下來嗎?這世間更多的欲望遠比獵人的狩獵行為更為黑暗貪婪,且更為狂妄。
有人開始偷偷摸摸打野味下山賣了,還有人背了雷進山找野海子(高山湖泊)炸魚。狩獵是違法的,粗暴地使用殺傷力極強的武器進行無底線的掠奪,也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在達阪上看到的額河已由蔚藍變成了灰綠。森林沒了,骷髏架子似的新樓突兀的一座座立了起來,清一色全是白的,原先滿城的紅磚房消失的幹幹凈凈。那條河呢,也被預制板封死了,作為下水道在黑暗中流淌著垃圾和剩飯殘羹。莊嚴整齊的辦公樓前的廣場上貼著方方的兩大塊整整齊齊的草坪,聽說還是進口的,一平米很貴。
因為木耳。橋頭通路的那幾天,背著面粉袋、鍋碗和鋪蓋的人們接連不斷的向北而去。彼此間有深隙巨壑似的,誰也不靠近誰,誰也不搭理誰。沈默而緊張。
我們的汽車開過蝴蝶路,一片一片的碾過,僅有寥寥的幾只忽閃忽閃地顫抖,癡迷而狂熱,像迎接一個巨大的幸福那樣去迎接巨大的災難。
文章分享結束,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和《我的阿勒泰》讀後感-李娟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嗎?歡迎再次光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