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網盤鏈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網盤鏈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分享《鳳凰臺上》吹玉簫典故的一些知識點,和鳳凰臺上憶吹簫音樂的問題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麼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話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決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一、弄玉吹簫的典故
1、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杜光庭《仙傳拾遺》:“蕭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許人,善吹簫作鸞鳳之響,而瓊姿瑋爍,風神超邁,真天人也。混跡於世,時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數年,吹簫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年,一旦,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秦為作鳳女祠,時聞簫聲。”
2、傳說仙人蕭史善吹簫,與秦穆公女弄玉結為夫妻,教弄玉吹簫作鳳鳴,一天,二人乘鳳凰(一作蕭史乘龍)升天而去。後以“弄玉”等指仙子、美女、公主;以“蕭史”等指情郎、佳婿;以“鳳簫”等形容簫或吹簫;以“鳳臺、鳳樓”等指仙子或女子所居的樓臺。”
3、【鳳女】唐·沈佺期:“那堪將鳳女,還似嫁烏孫。”宋·吳文英:“駟蒼虬萬裏,笙吹鳳女,驂飛乘,天風裊。”
4、【鳳臺】北周·庾信:“鳳臺迎弄玉,河陽送婕妤。”宋·李甲:“鳳臺人散,漫回首,沈消息。”
5、【鳳笙】唐·韓愈:“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6、【鳳樓】南朝陳·江總:“來時兔月照,去後鳳樓空。”宋·周邦彥:“鳳樓今夜聽西風,奈五更愁抱!想玉匣哀弦閉了,無心重理相思調。”
7、【鳳簫】宋·張元幹:“長生大藥。彩鸞韻,鳳簫鶴。”宋·王易簡:“紫霞淚窅雲深,裊裊余音,鳳簫誰續?”
8、【玉簫】元·薩都拉:“石竹淚幹斑雨在,玉簫聲斷彩雲飛。”明·陳子龍:“為誰相送海西頭,應有玉簫吹斷鳳凰樓。”
9、【仙史】宋·劉筠:“彩鳳隨仙史,斑騅待陸郎。”
10、【弄玉】唐·趙嘏:“弄玉已歸蕭史去,碧樓紅樹倚斜陽。”宋·鄭覺齋:“弄玉輕盈,飛瓊淡佇,襪塵步下迷樓。”元·石民瞻:“坐中翔鳳飛霞,來尋弄玉仙家。”
11、【秦鳳】宋·楊億:“湘蘭自古傳幽怨,秦鳳何年入杳溟。”
12、【秦娥】唐·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宋·晏幾道:“清歌學得秦娥似,金屋瑤臺知姓字。”
13、【秦鸞】宋·陳允平:“秦鸞舊曲無心理,憶年時相傍采桑。”
14、【秦樓】宋·柳永:“秦樓鳳吹,楚臺雲約,空悵望在何處?”明·陳子龍:“清音感蕭史,彩翮來秦樓。”
15、【秦簫】唐·李商隱:“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有情。”
16、【乘鸞】唐·李群玉:“高情帝女慕乘鸞,紺發初簪玉葉冠。”宋·劉筠:“吹笙何處伴乘鸞,窺牖誰人見阿環。”
17、【蕭史】南朝陳·江總:“來時向月別嫦娥,別時清吹悲蕭史。”金·元好問:“千劫情緣萬古期,樓中蕭史姓名非。”
18、【驂鸞】宋·範成大:“不惜驂鸞弄玉簫,露濕衣裳冷。”宋·盧炳:“過眼溪山,向來都是經行處。驂鸞人去,冷落吹簫侶。”
19、【嬴女】唐·李群玉:“嬴女去秦宮,瓊簫生碧空。”唐·白居易:“何人擬相訪,嬴女從簫郎。”
20、【鳳凰臺】北周·庾信:“然香郁金屋,吹管鳳凰臺。”唐·駱賓王:“復道斜通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
21、【鳳凰簫】明·陳子龍:“移得秦樓名更好,誰人解弄鳳凰簫。”
22、【弄玉簫】唐·李百藥:“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
23、【弄碧簫】唐·李商隱:“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碧簫。”
24、【吹鳳簫】唐·沈佺期:“昔時秦女厭世氛,學吹鳳簫乘彩雲。”
25、【吹簫女】唐·韓愈:“秦地吹簫女,湘波鼓瑟妃。”五代·李煜:“秦樓不見吹簫女,空余上苑風光。”
26、【吹簫侶】宋·呂渭老:“定須相將,寶馬鈿車,訪吹簫侶。”宋·嶽珂:“洛浦夢回留佩客,秦樓聲斷吹簫侶。”
27、【學鳳鳴】元·李孝光:“謫仙被酒騎鯨去,遊女吹簫學鳳鳴。”
28、【秦女鸞】南朝陳·陸瑜:“西王青鳥秦女鸞,姮娥婺女慣相看。”
29、【秦女簫】清·張嵩齡:“宛轉疑吹秦女簫,悠揚勝度吳娘曲。”
30、【秦王女】唐·溫庭筠:“秦王女騎紅尾鳳,半空回首晨雞弄。”唐·岑參:“昔來唯有秦王女,獨自吹簫乘白雲。”
31、【秦臺簫】唐·李商隱:“莫以采菱唱,欲羨秦臺簫。”
32、【秦弄玉】清·嚴虞惇:“天上已歸秦弄玉,人間重見杜韋娘。”
33、【秦家樓】明·陳子龍:“自聽人間曲,更入秦家樓。”
34、【秦樓鳳】唐·李商隱:“會與秦樓鳳,俱聽漢苑駕。”
35、【秦樓客】唐·李商隱:“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
36、【逐鳳凰】北周·庾信:“琴曲隨流水,簫聲逐鳳凰。”
37、【乘龍人】五代·牛希濟:“何事乘龍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
38、【乘鸞女】宋·葉夢得:“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明·陳子龍:“惆悵乘鸞女,焚香獨夜闌。”
39、【乘鸞姿】唐·劉禹錫:“緬懷斷鰲足,凝想乘鸞姿。”
40、【隨鳳史】唐·駱賓王:“臺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41、【騎丹鳳】宋·蘇軾:“不慚弄玉騎丹鳳,應逐嫦娥駕老蟾。”
42、【騎鸞女】明·陳子龍:“博山爐頂騎鸞女,怪爾新乘萬裏風。”
43、【簫史鳳】南朝陳·張正見:“還疑蕭史鳳,不及季倫家。”
44、【控雙鸞】宋·劉儗:“整雲鬟,卻霜紈,雪貌冰膚,曾共控雙鸞。”
45、【嬴臺女】唐·陳子昂:“結交嬴臺女,吟弄升天行。”
46、【鳳去臺空】宋·王弈:“鳳去臺空,鷺飛洲冷,幾度斜陽木!”
47、【仙鸞彩鳳】宋·無名氏:“無端剪破,仙鸞彩鳳,分作兩邊衣。”
48、【臺上吹簫】明·李攀龍:“橋邊取石鯨飛動,臺上吹簫鳳有無。”
49、【弄玉吹簫】唐·顧況:“弄玉吹簫後,湘靈鼓瑟時。”
50、【吹簫仙子】明·徐渭:“吹簫仙子今何在,正好騎鸞向此中。”
51、【腸斷秦臺】唐·李商隱:“腸斷秦臺吹管客,日西春盡到來遲。”
52、【帝子乘鸞】元·黃縉:“曾聞帝子乘鸞去,疑有仙人化鶴歸。”
53、【秦臺鳳去】明·高啟:“秦臺鳳去簫聲遠,零落嬌雲向晚風。”
54、【秦樓夜約】宋·潘元質:“聽簫聲,記秦樓夜約,彩鸞齊跨。”
55、【乘鳳仙人】唐·羅隱:“乘鳳仙人降此時,玉篇才罷到文祠。”
56、【乘龍騎鳳】清·錢謙益:“見說秦樓夫婦好,乘龍騎鳳也參差。”
57、【乘龍秦女】元·仇遠:“倩誰問淩波輕步,漫凝睇乘鸞秦女。”
58、【蕭郎赤鳳】元·薩都拉:“天宮借得寧王笛,騎取蕭郎赤鳳來。”
59、【樓中威鳳】唐·杜牧:“樓中威鳳傾冠聽,海上驚鴻掠水分。”
60、【簫奏秦臺】唐·宋之問:“簫奏秦臺裏,書開魯壁中。”
61、【嬴女吹簫】唐·李白:“嬴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唐·杜甫:“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女善吹簫。”
62、【嬴女乘鸞】宋·蘇軾:“應將嬴女乘鸞扇,更助南風長棘心。”
63、【臺空鳳不來】元·薩都拉:“梧桐葉落秋風老,人去臺空鳳不來。”
64、【秦姬奏洞簫】明·唐寅:“顧身已自登緱嶺,何必秦姬奏洞簫?”
二、弄玉吹簫 是什麼典故
1、--------------------------------------------------------------------------------
2、【拼音】:nòng yù chuí xiāo
3、【解釋】: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歡女悅,結成愛侶,共享幸福。
4、蕭史善吹簫,作鸞鳳之響。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笙,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局十數年,鳳凰來止。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數年,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去。
5、弄玉公主,是秦穆公的另一個女兒。她是帶玉出世的人,和賈寶玉一樣,讓周圍的人對她的來歷和去向肅然起敬。不過她的玉不是一出世就神奇地含在嘴裏的,而是她出世那天秦穆公正好得到別人進貢的美玉,晶瑩潔白,是罕有的寶貝。她周歲的時候,按風俗要“抓周”。這塊美玉放在一堆小器具和小玩具中,小公主慧眼識寶,一把抓住美玉就不放手,後來成為她喜歡把玩的隨身之物。於是秦穆公就給她起了個小名,叫做弄玉。
6、她還有個好聽的綽號,叫做“玉女”。這個名稱,最早就是屬於她的。“玉女”的現代含義是清純美麗、纖塵不染的大眾親情人。弄玉沒有辜負這個稱號,她漂亮溫柔、冰雪聰明,喜歡古笙等高雅音樂。秦穆公還專門為她修建了一座露天音樂廳——鳳凰臺,讓她對著無垠的星空表演。
7、這一天,長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有吹奏起“鳳凰鳴”的曲子來。樂聲回蕩夜空,如天上仙樂。忽然,她聽到一陣裊裊的洞簫聲,似乎從東方天際飄忽而下,分明和自己的曲子相和相鳴。過了一會,只見東南方天門大開,傾瀉樓臺,五光十色,一個美少年跨這彩鳳,翩翩降落。
8、這位少年說:“我叫蕭史,本是神仙,因為和你有緣,才應曲而來。”他們兩人——應該說一人一仙,在鳳凰臺切磋音樂,十分情投意合。蕭史不愧是神仙,簫音所達數百裏。一曲奏完,引來彩雲繚繞;二曲奏完,引來赤龍飛舞;三曲奏完,引來鳳凰和鳴。滿朝文武和凡夫俗子都趕來看這千年不遇的景象,被仙界的光芒和超炫的音樂籠罩、震撼。
9、秦穆公欣然把弄玉嫁給蕭史,這對年輕夫婦就到華山靜修。在蕭史的培訓下,弄玉公主離仙女的標準越來越近,她可以幾個月不吃不喝,所奏音樂可以抵達天庭。
10、終於有一天,上天派來兩只飛行器——一條赤龍和一只才彩鳳,弄玉騎著鳳,蕭史跨上龍,雙雙成仙去了。“乘龍快婿”的說法,就是大這兒來的。
11、弄玉和蕭史,在史上都是確有其人的。那麼,誰會相信這個離奇的愛情故事呢?除非有人硬要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外星人拐走良家女孩的歷史記錄。
12、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這是為了維護王室聲譽而編出來的官方版本——嫁給“乘龍快婿”,總比嫁給吹喇叭的好;夫妻雙雙成仙,總比少男少女私奔到大山裏好。
13、蕭史這個人,憑姓名可以猜到他的身份。那時的老百姓也沒有姓,他的才藝是吹簫,就這樣喊他:“餵,簫!吹一個!”吹簫不能當飯吃,所以他謊稱自己是堯帝時候的人——既然活了那麼久,對歷史應當搞得很清楚吧?於是,他就被王室聘用,當了個史官,是低等文職人員。所以,別人也就那樣喊他:“餵,史,過來一下!”因此基本可以確定:蕭史是個玩音樂的流浪藝人,在王室的歷史研究所短期打工。
14、如果不是簫聲傳情,他根本不可能接觸到清麗高雅、深居簡出的公主。早期的簫,並不是只有一根。而是跟笙差不多,由長長短短的一排竹管組成,前面安個葫蘆嘴,樣子像展開的鳳凰翅膀,所以叫鳳簫或者排簫,吹出的聲音也不是寂寥清冷的調子,而是熱情繁復的。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這類似鳳凰和鳴,反正誰也沒有聽見過鳳凰究竟怎麼叫。吹笙簫,等於吹最高級的愛情奏鳴曲。
15、蕭史常常聽到不遠的地方飄過來這樣的樂曲,他記下了旋律,晚上歇工的時候,就對著那個方向吹出去。遲疑錯雜的笙簫聲,竟慢慢匯成和諧的“E大調對面的你是誰之小夜曲”。彼此雙方難免對聲音的策源地好奇,產生了同樣的念頭:啊,要是對方是異性,那就慘了(或者好了)。
16、那蕭史忍不住帶著他的樂器,翻過墻頭跑到露天音樂廳。四目相對——哇噻!對方不止是異性,而且是相當好看的異性!
17、有一種理論認為,要贏得女孩的芳心,必須學會除口頭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寫信也可以,書面語言;送花也可以,行為語言;畫畫更好,圖像語言;而最好的就是搞搞音樂,以後月天生具備求偶特征,聲音一起,女孩就直接被催眠了。如果想進一步,借口也好找:“來,我‘手把手’教你……”
18、秦穆公還蒙在鼓裏,積極地在各國王子中物色女婿。而這裏的一對少男少女,早就有了私情,再也分不開了。
19、公主公主,名稱的由來是什麼?就是婚事由王公做主!王公一律把她們做主給王子或高官了。自己搞對象,這算怎麼回事?弄玉公主這麼好的條件——春秋霸主的女兒,又溫柔又多情又“比優提佛”,娶過來,對國家對自己都好哩。因此,各國剛剛成年的王子都眼巴巴地盯者。忽然知道她要嫁給一個吹簫的王室雇員,還玉女哩,呸!這是怎麼回事?要討個說法嘛!
20、在壓力之下,蕭史帶著弄玉逃到他的老家——華山,在那裏,他們原理凡塵瑣事和烏煙瘴氣的世界大戰,專心地你吹笙來我吹簫。不過,米呢?即使有米,誰做飯?做了飯,誰刷碗?傳說中的兩人不吃不喝,敢情是沒吃沒喝;跨鳳升仙,敢情是餓死了的別稱。
21、如果你不喜歡,那沒關系,改一下結局好了。秦穆公在史上還是很寬懷大度的,特別是身邊的女人一鬧,就依了她們。再說,放眼看去,除了秦國,哪兒還有什麼好國家?哪兒還有什麼好王子?全都是些早晚要被秦滅掉的主兒。公主嫁過去,怎麼也擺脫不了做人質的命運,所以,她鬧著嫁誰就嫁誰吧!只不過,蕭史必須當庭表演一下“吹簫引鳳”,證明他非凡人,以便說服悠悠眾口——沒有鳳?那就把野雞打扮打扮放出來!
22、蕭史弄玉,帶著一批可以瀟灑走一生的嫁妝,去到華山。弄玉公主是惟一一位爭取到自由愛情的公主。蕭史弄玉,成為將初戀進行到底的一對真正的神仙眷侶。
23、參考資料: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註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