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光瑞典电影《冬之光》
瑞典电影《冬之光》(Nattvardsgsterna / Winter Light),于1963年上映,是一部探讨深刻哲学主题的剧情片。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执导,影片以瑞典语呈现,配以英文字幕,时长77分钟,展现了导演对于人性与信仰的独特洞察。
英格玛·伯格曼,这位瑞典电影界的瑰宝和20世纪电影大师,出生于乌普萨拉,其家庭背景与宗教有着深厚的联系。父亲艾瑞克·伯格曼是保守的丹麦派路德会牧师,他的严厉影响了伯格曼的童年。尽管在充满宗教氛围的环境中长大,直到创作《冬之光》后,伯格曼才真正接受自己八岁时失去的信仰。
继承自西斯特 雷斯堤尔莱以来北欧电影的神秘主义,如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等等。 对神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怀疑,如《杯中黑影》《冬之光》《沉默》等所谓神之沉默三部曲等。从 以上两点造成对人的不信任,特别是对女人。
─天使、圣徒、龙、先知、恶魔、人”。虽然他在一个虔诚的路德教家庭中长大,但是伯格曼却陈述了直到创作《冬之光》(Nattvardsgsterna,又译为《冬日之光》)之后,才接受了他在八岁便丧失了信仰。
犹在镜中影片评价
1、《犹在镜中》是一部由伯格曼执导的电影,采用三一律的严谨格式。影片的主题反映出伯格曼对自己宗教传统的怀疑,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这一主题在伯格曼日后的《冬之光》和《沉默》中也有深入讨论,使得这三部作品形成了所谓的“信仰三部曲”。电影的剧情紧凑,画面富有深意。
2、其实这虽然是一部女同性恋的电影,其实同性恋在外国已经是半合法的状态了,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情节上处理的也是挺好的,剧情不拖沓,还十分唯美。
3、我反对那种可笑的“宗教三部曲”之类的说法,我认为,接下来的《处女泉》(1959)、《犹在镜中》(1960)和《冬日之光》后面的《沉默》(1962),都是伯格曼信仰品质变化的节点,但肯綮在于《冬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