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車王講的什麼賽事
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帶領一隊美國工程師打造一輛全新賽車參加世界錦標賽的故事。是一部由詹姆斯曼高德執導,馬特達蒙、克裏斯蒂安貝爾等參與主演的電影,於2019年11月15日在北美上映。亨利福特二世、天才企業家李艾柯卡和賽車冠軍肯邁爾斯、工程師卡羅爾謝爾比一起經營福特公司。
這是一部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賽車大片,講述的是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與他旗下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在亨利·福特二世要求打造一輛全新賽車贏得1966年的勒芒世界錦標賽的故事。簡而言之,這就是福特大戰法拉利的故事。
作為一個汽車迷,各類賽車電影當然不會錯過,而《極速車王》就是筆者近期最期待的一部。電影的英文名是“FORD V FERRARI”,講述當年福特在勒芒賽道上擊敗法拉利的故事。本以為這是部吹福特的電影,看完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其更多的是講述賽車手肯·邁爾斯的成長歷程。
《極速車王》福特只是配角,情感與精神才是主角
就電影本身而言,《極速車王》堪稱是自2013年《RUSH》(《極速風流》)之後最為優秀的一部賽車題材電影。
而在談判進行到最後,影片中恩佐老爺子下了逐客令並說福特是在侮辱他,他的一句話也直接點燃了福特和法拉利的戰爭帷幕,那就是所有繼承家業的二世祖最不願聽的:轉告你們的老板,他不是亨利-福特,他只是亨利-福特二世。但僅僅如此,沒有影片中攻擊福特二世體重的橋段。
福特自始至終都在做著一件事情——推進汽車工業發展:T型車引起了一場農村變革,5美元的日薪及其蘊含的哲學引發了一場社會變革,而流動的裝配線則引起了一場工業變革。商業不相信眼淚。在福特一不做二不休的終極復仇背後,彰顯的是創造性與挑戰性並存的美國汽車精神。
而《極速車王》並沒有通過貶低法拉利來捧高福特,恰恰相反,影片中法拉利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公司,反倒是福特高層自私、虛偽、世故。當勒芒宣布冠軍是邁凱倫的時候,所有人都去為邁凱倫喝彩,只有恩佐·法拉利向邁爾斯脫帽致敬。
的成功,讓卡羅爾·謝爾比得到了很多汽車大廠的認可,所以福特想戰勝法拉利時會想到他,所以才有了《極速車王》的故事。後來,卡羅爾·謝爾比幫福特打造了GT 350和GT 500,又幫克萊斯勒打造了道奇蝰蛇。可以說美系性能車,大多都有卡羅爾·謝爾比的影子。
極速車王:三個男人,一臺大戲
當我在二刷《極速車王》之後,特別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搜刮一遍資料之後,我想說:這三個男人,也是一臺戲,而且是一臺大戲,一臺世紀之戲。 《極速車王》是導演詹姆斯·曼高德(James Mangold)的作品,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他執導的《金剛狼3》。
與這兩個電影相比,《極速車王》顯然在劇情、畫面、故事情節等方面更勝一籌。 當然,電影裏有幾個要點,也有一些背後的故事,我認為有必要和大家來分享一下。
極速車王結局:最終福特GT40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法拉利,並蟬聯了1967和1968年的冠軍。影片改編自A·J·貝米的紀實小說《地獄駕駛: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賽》,講述了幾個夥伴一起經營福特公司,最終成為第一支勒芒耐力賽冠軍車隊的故事。
通過《極速車王》的細膩描繪,觀眾不僅能感受到賽車手的堅韌與激情,也能深入理解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與汽車工業的輝煌篇章。這部電影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速度與夢想的頌歌。
這一部電影給我的感覺還是很刺激的,很適合追求刺激的人看。
标签: 极速车王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