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戰主要講的是什麼?
《地道戰》主要講述了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帶領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深入日寇白區,機智勇敢地開展對敵鬥爭的精彩故事。劇情介紹: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
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裏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
觀看了《地道戰》這部影片後,我感慨萬千。影片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打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鬥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這部電一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老百姓們靠著自己的“勇敢之心”、“正義之心”、“聰明之心”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影片中,村長為了通知大家鬼子來了,情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退縮的一精一神,讓人敬佩不已。
抗戰電影《鐵血江橋》劇情簡介
《鐵血江橋》是一部講述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在江橋抗戰中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歷史戰爭電影。電影《鐵血江橋》以江橋抗戰為背景,重現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影片中,中國軍隊在裝備落後、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依然展現出了頑強的戰鬥意誌和堅定的民族信念。
電影《鐵血江橋》的結局是:日本軍隊為了搶奪中國東北地區的戰略物資,發動了對東北地區的進攻。中國軍隊在江橋地區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成功阻止了日本軍隊的進攻。但是,由於裝備和實力的差距,中國軍隊最終還是無法抵擋日本軍隊的進攻。在戰鬥中,許多中國軍人英勇奮戰,用生命捍衛著祖國的尊嚴和民族的榮譽。
《鐵血江橋》是一部描寫1931年江橋戰役的影視作品。劇中,馬占山將軍帶領黑龍江省邊防軍與日軍展開激戰,最終因彈盡糧絕而被迫撤退。此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第一場戰役,馬占山將軍等勇士的英勇抗戰精神值得銘記。
在黑省上層打於降的爭執一直存在,黑省原主席、東北邊防軍滕副總司令的`兒子滕全一直替其父把持著黑省軍政,他便是主降派的代表。所以當馬占山下車伊始,滕全就逼他表態,要他承諾黑省不涉戰火。馬占山頂住了滕全的壓力,發出了抗日宣言,黑省進入全面抗戰。
馬占山將軍調兵遣將,增強江橋陣地,從一個排增加到五個連,並在大興火車站設立第二道防線。叛軍張海鵬部在徐景隆指揮下充當炮灰,進攻受挫後,徐景隆被擊斃。日軍橋本聯隊長在接到上峰暫停進攻的命令後,戰鬥暫時停滯。馬占山部拒絕了北平東北邊防軍不與日軍衝突的命令,堅持抗戰。
《鐵血江橋》是一部以抗戰傳奇人物為主題的電影作品,它展現了那段歷史的英勇與堅韌。這部作品由張玉中執導,王暉作為執行導演,共同帶領團隊進行創作。孫素坤擔任統籌,確保了電影制作的順利進行。孫鐵軍負責攝影,用鏡頭捕捉每一個關鍵瞬間,而美術設計則由劉明精心負責,為影片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
血戰午城劇情介紹
.影片講述了隰縣午城鎮酒坊孫貴、梨花、孫世武等人在戰爭中經受的淒慘悲壯。表現了中國普通百姓在民族大義面前的傲骨氣節。午城戰役予日軍以沈重打擊,粉碎了日軍西犯黃河河防的企圖,為開辟了晉西南抗日根據地和鞏固陜甘寧邊區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電影《血戰午城》是一部中國大陸戰爭片,由張聞君執導,劉芳毓、閆慶元、李慶祥等演員主演。該片於2012年上映。影片講述了1938年2月,侵華日軍香月師團占領山西臨汾後,揮師西進,企圖占領黃河渡口,進犯我陜甘寧抗日根據地。為了粉碎日寇圖謀,我八路軍總部命令115師集結於隰縣、蒲縣、大寧一帶狙擊日軍。
《血戰午城》是一部歷史戰爭影視作品,劇情發生在1938年2月,侵華日軍香月師團占領山西臨汾後,揮師西進,企圖占領黃河渡口,進犯我陜甘寧抗日根據地。為了粉碎日寇圖謀,八路軍總部命令115師集結於隰縣、蒲縣、大寧一帶狙擊日軍。午城位於隰縣、蒲縣、大寧三縣交界之地,四面環山,地勢險要。
标签: 抗日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