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老將哥舒翰,手握20萬兵馬鎮守潼關,為什麼還是被安祿山攻破呢?_百度...
1、哥舒翰雖然老病,但守住潼關也並非沒有可能。在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後,唐玄宗又想到了哥舒翰。當時,哥舒翰年邁多病,已經在長安家中休養。可是,唐玄宗打算借助哥舒翰的威名,嚇一嚇安祿山,硬是逼著哥舒翰做了天下兵馬副元帥(正元帥由太子李亨掛職)。
2、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安祿山的叛軍大概在20萬左右,唐朝的軍隊加起來有60萬左右,但是當時長安的守軍並沒有多少。其他的地方已經都形成了自己勢力,唐玄宗已經知指揮不了他們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3、安祿山的軍隊雖然遇到了一些阻礙,但由於唐軍的無能,他很快就在同年十二月攻入了東都洛陽。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唐朝處死封常清和高仙芝後,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但由於唐玄宗和楊國忠的錯誤決策,唐軍最終在潼關之戰中失敗,長安震動,唐玄宗於六月十三日逃離長安。
4、其實哥舒翰的失敗分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的失敗,戰略失敗是指哥舒翰敗於唐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而戰術失敗則是哥舒翰指揮失誤。唐玄宗在殺了大將高仙芝、封常清之後,已經疾病纏身無法親自上陣的老將哥舒翰在匆忙中被推出來負責鎮守潼關。
5、隨著國力的強盛,大唐的軍事力量也臻於鼎盛。玄宗先後成立了九大節度使,一個五府經略使,共十大藩鎮威懾四方。周圍不論是突厥、吐蕃、西域諸國,還是契丹與奚,都向大唐俯首稱臣,即使有個別刺頭,也被打得服服帖帖。而叛亂之前的安祿山,在十大藩鎮中掌控平盧、範陽、河東三鎮,手握兵馬二十余萬。
6、因為安祿山所率領的這支軍隊行軍速度極其迅猛,打起仗來更是幹凈利落,這樣的神速也導致唐玄宗沒有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反而讓安祿山的大軍搶得了先機。之後占據主導位置的安祿山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從範陽橫掃到洛陽地界,而此時的唐玄宗還發覺事態的嚴重性,趕忙安排組織了數員大將前去阻攔。
周勇//8.24處暑二日//古風樂府·潼關八景總覽//處暑·秋景·秋意(二...
根據清潼關分署西安府撫民同知李天畿所撰《麒麟山鐘亭序》記載:“北周大定二十九年(公元609年,即隋煬帝大業五年),河北東路楊氏鑄有雌雄二鐘。至萬歷年間洪水泛濫,擁波而至。陰鐘至關(潼關)而止,關民聚眾,擎懸東嶽廟內,後升懸麒麟山上。陽鐘流於陜州。“這是一說。另一說則是,來自黃陵縣的一個傳說。
潼關與關口為什麼險要
1、中國大地,地域廣闊,有很多戰略要地和戰略關口。這些戰略要地和關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對捍衛中華民族的安全發揮著重要,特別是在古代——冷兵器的時代。中國古代,一直都有十大名關的說法,在這十大名關裏面,山海關、潼關和嘉峪關最為重要。這三大關口,一旦給外族占領,就會影響整個戰況。
2、自古以來這些關隘都是易守難攻的地方,雁門關在古代時候就是防禦匈奴的一個重要據點,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就在這裏練兵地域匈奴,占據這個關口就可以直奔中原,因此這個地方才被成為中原和異族的必爭之地。
3、歷史上,軍人要打仗的地方!為什麼說“誰能進潼關,誰就能進天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註校易搜。古代冷兵器時代,沒有飛機、坦克、火炮、導彈的暴力輸出。兩軍整齊列隊,面對面。一方要消滅另一方,就不得不依靠地理地形,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兵家必爭之地。
4、並且形勢險要,東連盧龍、碣石,西屬太行山、常山,實天下之險。如果遊牧民族想從內蒙古北部地區打入華北平原,此關口是必經之路,就可以限制騎兵的正常使用。
5、“畿內首險,三秦鎮鑰,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就是形容潼關。潼關,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關隘之一。《山海關誌》記載:“畿內之險,惟潼關與山海關為首稱。” 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
6、奔流的黃河流入遼闊的草原還嫌太束縛,秦嶺山脈進去潼關以後就再也不知道何為平坦。 賞析: 此詩首句寫潼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形勢十分險要;次句寫作者行經此地,馬蹄聲聲,被秋風吹散,點明時間和旅程;四句寫黃河浩浩蕩蕩以及潼關境域內的山巒起伏。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
潼關原文及翻譯朗讀
1、《潼關》原文及翻譯朗讀如下:原文: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翻譯:古往今來的雲氣簇擁著潼關城隘,此時蕭瑟的秋風聲將我的馬蹄聲吹散。
2、《潼關》譯成現代文: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噠噠的馬蹄聲。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秦嶺山脈進去潼關以後就再也不知道何為平坦。《潼關》原文:潼關 譚嗣同(清代)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3、潼關【清】譚嗣同【題解】《潼關》是譚嗣同14歲時寫的一首詩,當時他隨父親到甘肅上任,途徑陜西潼關,被北方特有的壯闊風景所震撼,寫下此詩。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4、【翻譯】:從古至今,高天上的白雲就一直簇擁著這座城關,秋風將清脆的馬蹄聲吹散入這滾滾雲濤中。
5、譯文:千年的高雲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陣陣秋風吹散了“得得”的馬蹄聲。滔滔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不夠舒展,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註釋:潼(tóng)關:關名。故址在今陜西省潼關縣北,為古代東西往來的要隘。終古:自古以來。簇(cù):叢聚。
6、《潼關》原文註音及翻譯如下:原文註音:終zhōng古gǔ高gāo雲yún簇cù此cǐ城chéng,秋qiū風fēng吹chuī散sàn馬mǎ蹄tí聲shēng。河hé流liú大dà野yě猶yóu嫌xián束shù,山shān入rù潼tóng關guān不bù解jiě平píng。
标签: 西出潼關劇情介紹